卢比替定(Lurbinectedin)是一种烷化剂类药物,通过与DNA小沟中的鸟嘌呤残基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DNA螺旋向大沟弯曲。这种加合物的形成会触发一系列事件,影响DNA结合蛋白的后续活性以及DNA修复途径,从而扰乱细胞周期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卢比替定、Lurbinectedin
商品名称:Zepzelca
其他名称:鲁比卡丁、卢比克替定、卢比替丁、鲁贝替定
适应靶点
RNA聚合酶II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卢比替定适用于治疗成年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该适应症基于总体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通过加速审批程序获批,后续批准可能取决于确证性试验中对临床获益的验证和描述。
规格与性状
规格:4mg*1瓶/盒;
性状:无菌、不含防腐剂的白色至微黄色冻干粉末,溶于水中后为澄清、无色或微黄色的溶液。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卢比替定
辅料:蔗糖、乳酸、氢氧化钠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每21天一个周期,每次3.2mg/m²,通过60分钟静脉输注给药。仅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至少为1500cells/mm³且血小板计数至少为100000/mm³时开始治疗。
2、剂量调整
如出现不良反应,需根据严重程度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
3、药物相互作用时剂量调整
与强效CYP3A抑制剂合用时,需减少卢比替定的剂量。完整内容请阅读卢比替定(Lurbinectedin)用药指南,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实验室异常≥20%)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疲劳、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肌酐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葡萄糖升高、血小板减少、恶心、食欲下降、肌肉骨骼疼痛、白蛋白降低、便秘、呼吸困难、钠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呕吐、咳嗽、镁降低和腹泻。
严重不良反应
肺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呼吸道感染、贫血、呼吸困难和血小板减少。
注意事项
1.骨髓抑制
卢比替定可能引发骨髓抑制,治疗前及每次用药前需监测血常规,仅当基线中性粒细胞≥1500cells/mm³、血小板≥100000/mm³时方可用药。若出现严重抑制,需根据情况暂停、减量或停药,中性粒细胞<500cells/mm³时建议用G-CSF预防。
2.肝毒性
用药可能导致肝损伤,需在治疗前及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若出现异常按严重程度暂停、减量或停药。
3.外渗致组织坏死
药物外渗可致皮肤软组织坏死(需清创),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降低风险。输注时需密切观察,若发生外渗立即停药拔管,监测坏死迹象,后续输注需更换部位并给予支持治疗。
4.横纹肌溶解
治疗中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需在用药前及期间定期监测肌酸磷酸激酶(CPK),严重时暂停或减量。
5.胚胎-胎儿毒性
基于动物研究和作用机制,药物可致胎儿伤害,孕妇需知晓风险,有生育潜力的男女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女性】卢比替定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妊娠期女性在使用前进行妊娠测试,并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哺乳期女性】尚不清楚卢比替定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建议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2周内避免哺乳。
【儿童】卢比替定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老年人】在临床试验中,65岁及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65岁以下患者,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相关不良反应。
【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度或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卢比替定时需谨慎,尚未明确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禁忌症
目前尚无明确的禁忌症。
药物相互作用
1.强效CYP3A抑制剂
与强效CYP3A抑制剂合用会增加卢比替定的系统暴露量,需减少卢比替定的剂量。
2.中效CYP3A抑制剂
与中效CYP3A抑制剂合用时,需根据临床情况考虑是否调整剂量。
3.强效CYP3A诱导剂
与强效CYP3A诱导剂合用会降低卢比替定的系统暴露量,可能降低疗效,需避免合用。
药物过量
目前尚无药物过量的详细信息。如发生药物过量,需密切监测患者并提供支持性治疗。
储存方法
冷藏于2-8℃(36-46℉),原包装避光保存,不得冷冻或摇晃。
生产厂家
西班牙Pharma 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