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莫洛替尼(Momelotinib)

别称

     莫洛替尼、Momelotinib、莫美洛替尼、OJJAARA

适应人群

     仅限成人MF合并贫血患者使用。

  • 规格: 100mg,150mg,200mg
  • 剂型: 片剂
  • 厂家: 英国葛兰素史克
  • 有效期: 24个月

温馨提示: 药品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遇新包装上市可能存在上新滞后,请以实物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

莫洛替尼(Momelotinib)的概述

莫洛替尼(Momelotinib,商品名Ojjaara)是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SK)研发的一种口服JAK1/JAK2和激活素A受体1(ACVR1)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伴有贫血的中高风险骨髓纤维化(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或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该药于2023年9月15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并于2024年1月在欧盟获批。

莫洛替尼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新诊断和既往治疗的骨髓纤维化伴贫血患者的药物,能够同时改善贫血、全身症状和脾肿大。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ACVR1蛋白,降低铁调素水平,从而改善贫血。这一创新疗法为骨髓纤维化患者,尤其是贫血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填补了该领域的临床空白。

目前,莫洛替尼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也未被纳入医保目录。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莫洛替尼(Momelotinib)
药品别称
莫洛替尼、Momelotinib、莫美洛替尼、OJJAARA
适应人群
仅限成人MF合并贫血患者使用。
在线
一对一免费为您答疑
已服务超323万人
1分钟内回复
马上提问
莫洛替尼说明书概述

莫洛替尼(OJJAARA)是一种激酶抑制剂类靶向药物,通过多靶点抑制Janus激酶1/2(JAK1/JAK2)及其突变体JAK2V617F的活性,调控异常信号通路,从而改善中高危骨髓纤维化(MF)患者的贫血症状及疾病进展。

莫洛替尼(OJJAARA)于2023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为成人贫血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药品名称

通用名:莫洛替尼(Momelotinib)

商品名:OJJAARA

适应靶点

作用于JAK1/JAK2信号通路及JAK2V617F突变体,抑制异常激酶活性,调节骨髓纤维化病理进程。

适应症及适用人群

适应症

治疗中危或高危骨髓纤维化(包括原发性MF及继发性MF,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MF),尤其适用于伴有贫血的成人患者。

适用人群

18岁及以上经确诊的中高危骨髓纤维化伴贫血的成人患者。

规格与性状

规格:100 mg、150 mg、200 mg片剂

性状:棕色薄膜衣片,表面印有特定标识,去除包衣后显类白色。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莫洛替尼二盐酸盐一水合物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每日一次口服200 mg,可随餐或空腹服用。

肝损伤调整:重度肝损害(Child-Pugh C级)患者初始剂量减至150 mg/日。

剂量调整:根据血液学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具体方案参考原说明书表格)。

不良反应

1、常见反应(≥20%)

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细菌感染、疲劳、头晕、腹泻、恶心。

2、严重反应

感染(如肺炎)、重度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肝毒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血栓形成、恶性肿瘤(需监测吸烟者风险)。

注意事项

感染监测:活动性感染患者禁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感染征象(包括乙肝再激活)。

血液学管理:定期检测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需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

肝毒性防范:治疗前后及周期性检查肝功能。

心血管风险:监测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评估心血管事件。

血栓预防:警惕肢体肿胀、疼痛等血栓症状,必要时启动抗凝治疗。

肿瘤筛查:定期评估新发恶性肿瘤风险,尤其关注吸烟史患者。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动物实验显示胚胎毒性,孕妇使用需权衡利弊,建议终止妊娠。

哺乳期: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建议治疗期间停止哺乳。

生育人群:女性患者需采用高效避孕措施,治疗期间及停药后至少4周内避免妊娠。

老年人:65岁以上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注意合并症及药物耐受性。

肝损伤:重度肝损害患者需减量,轻度或中度肝损害无需调整。

禁忌症

目前尚无明确禁忌症,但活动性感染、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

OATP1B1/B3抑制剂(如利福平):可能增加莫洛替尼血药浓度,需监测不良反应。

BCRP底物(如罗苏伐他汀):莫洛替尼可能增加其暴露量,需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遵循说明书建议。

药物过量处理

尚无特效解毒剂,怀疑过量时需立即停药,监测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给予支持性治疗(如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后中位达峰时间(Tmax)约2小时。

分布:稳态分布容积约984 L,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1%。

代谢:主要通过CYP3A4、CYP2C8/9/19及CYP1A2代谢。

排泄:半衰期4-8小时,约60%经粪便排泄,30%经尿液排出。

相互作用:与OATP1B1/B3抑制剂及BCRP底物存在代谢相关交互作用。

贮存方法

温度:密封保存于20°C-25°C(短期允许15°C-30°C)。

防潮:保持原包装,避免受潮。

研发公司

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3年9月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6873

推荐文章
相关药讯
相关问答
    官方微信
    官网微博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医伴旅企业微信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 400-001-2811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

    医伴旅(北京)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导航 | 文章地图 | 问答地图 | 药品地图

    咨询电话 微信客服 加好友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