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帕塞替尼是一种新型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该药物通过独特的分子机制发挥作用,为特定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了解其适应症范围、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使用禁忌,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卡帕塞替尼具有明确的适应症范围,主要针对特定分子特征的乳腺癌患者。
适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但容易出现耐药。
需经检测确认存在PIK3CA、AKT1或PTEN基因中的一种或多种改变。这些基因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卡帕塞替尼的作用靶点。
适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方案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完成后12个月内复发的患者。这为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明确适应症范围有助于精准选择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提高治疗效果。
卡帕塞替尼通过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抗肿瘤效果。
主要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抑制AKT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信号传导。这种靶向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
能够逆转因PI3K/AKT/mTOR通路异常导致的内分泌治疗耐药,临床研究显示,联合氟维司汀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促进凋亡。这种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增强了抗肿瘤效果。
深入了解卡帕塞替尼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用药前应明确禁忌症。
动物实验显示具有胚胎-胎儿毒性,可能导致胎儿畸形,育龄期女性用药期间需采取可靠避孕措施。
尚未在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中进行研究,胆红素>3倍正常值上限时应避免使用,轻中度肝功能损害需密切监测。
禁止与强效CYP3A抑制剂联合使用,可能显著增加血药浓度和毒性风险,必须合用时需调整剂量。
严格掌握禁忌症可最大限度降低用药风险。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5年2月13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8197